|咨询电话

027-85516152 (工作日日间)
15327190618 (夜间节假日)

科普知识

News

当前位置:首页 > 科普知识

什么是基孔肯雅热

发布时间:2025-07-31 来源:原创文章 作者:本站编辑
字号:

基孔肯雅热(Chikungunya fever):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(CHIKV)引起的蚊媒传染病,主要通过伊蚊(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)叮咬传播。

1. 主要症状

- 突发高烧(39°C~40°C),持续1-7天,部分患者可能出现“双峰热”(退热后再次发热)。

- 剧烈关节疼痛,尤其是手腕、手指、脚踝等小关节,可能持续数周至数年,严重影响活动能力。

- 皮疹(红色斑丘疹或紫癜),常见于躯干、四肢或面部。

- 其他伴随症状:头痛、肌肉疼痛、恶心、呕吐、结膜充血等。

2. 传播方式

- 主要通过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(俗称“花斑蚊”)叮咬传播。

- 病毒可在蚊体内终生携带,并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给人类。

- 不会通过人与人直接接触传播,但孕妇感染可能垂直传播给胎儿。

3. 与登革热的区别
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均由伊蚊传播,症状相似(高烧、皮疹、关节痛),但关键区别在于:

- 关节痛更剧烈且持久(基孔肯雅热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,登革热较轻)。

- 发热期较短(登革热通常持续更久)。

- 出血倾向较少(登革热可能导致严重出血或休克)。

4. 预防措施

核心是 防蚊灭蚊:

- 清除蚊虫孳生地:定期清理家中积水(花盆托盘、废旧轮胎等)。

- 个人防护:穿长袖衣裤、使用含DEET或派卡瑞丁的驱蚊剂。

- 居家防护:安装纱窗、蚊帐,使用蚊香或电蚊拍。

- 旅行建议:前往热带地区(东南亚、非洲、美洲)时加强防蚊。

6. 全球现状与风险

- 主要流行于热带/亚热带地区(如东南亚、非洲、美洲),但受 气候变暖影响,伊蚊分布范围扩大,输入性病例风险增加。

- 我国广东、云南等地曾有输入性疫情,需警惕本地传播。

7.及时就医

基孔肯雅热虽极少致命,但慢性关节疼痛可能长期影响生活质量。预防的关键是减少蚊虫叮咬,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