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咨询电话

027-85516152 (工作日日间)
15327190618 (夜间节假日)

科普知识

News

当前位置:首页 > 科普知识

感染性发热全攻略  

发布时间:2025-10-25 来源:原创文章 作者:本站编辑
字号:

一、先搞清楚:什么叫“感染性发热”?

身体被细菌、病毒、真菌等病原体“偷袭”后,免疫系统拉响警报,体温调节中枢把体温“调高”,这就是感染性发热。

护士小贴士:

把体温想成家用的“烟雾报警器”——发热不是火灾本身,而是提醒你“有情况,快处理”。

二、常见“元凶”排行榜

 

排名 病原体家族 代表疾病 发热特点 季节提示
病毒 新冠、诺如、手足口 突然高热,常伴咳嗽/呕吐/皮疹 秋冬、春季高峰
细菌 扁桃体炎、肺炎、尿路感染 急可缓,或寒战高热 全年,冬季肺炎多
支原体 支原体肺炎(青少年多见) 中低热、干咳为主 秋冬校园高
真菌/寄生虫 较少见,免疫低下人群才考虑 长期低热、盗汗 ——

 

三、发热分级与“颜色警报”

 

体温(腋温) 分级 建议动作
37.3–38 ℃ 低热 黄灯——观察+多喝水
38.1–39 ℃ 中度 橙灯——物理降温±退烧药
≥39 ℃ 高热 红灯——药物降温+找原因
≥41 ℃ 超高热 紧急!立即就医

 

护士量体温小技巧

电子体温计放腋下保持“90秒不动”,喝完热水/运动后休息30分钟再测,否则误差大。

四、出现这些“红旗信号”,立刻去医院!

✅ 婴儿<3月体温≥38 ℃

✅ 发热>72小时仍不退或反复≥39 ℃

✅ 伴意识模糊、抽搐、呼吸困难、胸痛

✅ 皮疹呈出血点/瘀斑(警惕流脑、登革热)

✅ 颈部僵硬、光源下头痛(警惕脑膜炎)

✅ 妊娠晚期、肿瘤化疗、器官移植后发热

✅ 近期非洲/热带回国,或蜱虫叮咬史

五、预防感染性发热的6个日常小习惯

1. 疫苗“打卡”:流感、新冠、肺炎球菌、乙肝、HPV等按程序接种。

2. 洗手“七步法”:外出回家、饭前便后、接触宠物后必洗。

3. 食品“三熟”:做熟、趁热吃、剩余热透再吃。

4. 空调“两开”:每8小时开窗1次,每次≥30分钟。

5. 运动“微汗”:每周≥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把免疫力“练上线”。

6. 睡眠“747”:7小时、深度连续、固定上床起床节律。

六、常见疑问快问快答

Q1:发热就要吃抗生素吗?

A: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,滥用会伤肝肾、制造耐药菌。是否服用由医生判断。

Q2:体温一正常就能停药?

A:不一定。细菌感染通常需完成整个疗程,防止“残兵败将”复燃。

Q3:孩子发热能洗澡吗?

A:可以!温水(32–34 ℃)浴10分钟,环境保暖即可;忌冷水浴导致寒战。

发热是免疫系统“派出的信使”,而不是敌人。读懂它、善待它、及时求助专业力量,才能把每一次感染化小、化早、化了。

希望这篇小文能成为您和家人健康路上的“应急手电”,下次体温升高时,不慌张、不盲从、科学应对!

——若还有疑问,欢迎到感染科门诊咨询室找我们,我们一直都在,为您的健康站岗。